“新”空间孕育文旅新活力
“新”空间孕育文旅新活力
“新”空间孕育文旅新活力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(hǎiwàibǎn)
两名(liǎngmíng)小朋友在河北石家庄正太广场花束景观前玩耍。
梁子栋摄(新华社发(fā))
四川(sìchuān)成都统筹(tǒngchóu)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,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品质,图为居民在改造后的小区运动场健身。
文 瑞摄(ruìshè)(人民图片)
江苏(jiāngsū)如皋城区内绿树成荫、清水环绕,展现一幅生态(shēngtài)宜居城市的夏日美丽画卷。
吴树建摄(人民(rénmín)图片)
一度沉寂(chénjì)的老街旧貌换新颜,曾经不被(bèi)注意的“角落”成为群众娱乐的新天地(xīntiāndì),过去“一成不变”的店铺变得常逛常新……近年来,伴随着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城市持续上演“变形记”,为居民和游客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场景。
近日,2025年度中央财政(zhōngyāngcáizhèng)支持实施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行动评选结果公示,北京、包头、兰州等20座城市位列其中,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(qī)。根据此前发布的《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》,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建设涵盖历史(lìshǐ)文化街区、老旧小区、口袋公园、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(gēngxīngǎizào),注重文化、旅游、餐饮、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,加强(jiāqiáng)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。一批“新”空间(kōngjiān)正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“没想到家门口也成(chéng)了景点”
“打开窗户就(jiù)能看到绿树、鲜花,出门200米就是社区公园,里面各种健身器材(jiànshēnqìcái)齐备。”家住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(de)夏传新已习惯于早晚出门逛公园。绿地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——城市更新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。不仅如此,他还发现,和他一同逛公园的不只是(zhǐshì)周边居民,还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。“没想到家门口也成了景点。”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北京(běijīng)全市公园(gōngyuán)总数已达1100个,2/3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(róngtōng)。今年,北京将全面推进花园城市(chéngshì)建设,计划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(gōngqǐng),建设城市休闲公园15处,打造“小而美”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。“出门赏绿”将变得更加便捷。
《2024北京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白皮书》近日发布,亮出北京城市更新“成绩单”,收录了部分更新改造(gēngxīngǎizào)案例指引。其中(qízhōng),海淀区(hǎidiànqū)“清河之洲”(树村段)滨水绿廊景观提升项目,获评第三届“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”。
清河之洲过去是“臭水沟”,经过生态治理与提升改造,如今四季皆有景,吸引“全龄段”市民游客前往休闲,成了(le)京城北部最火(zuìhuǒ)的河流,还获评(huòpíng)北京市“幸福河湖(héhú)”。2024年,清河之洲公园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。
“既有文化也有商业,值得(zhíde)一逛”
近来,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的(de)中海大吉巷商业街区人气颇高,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新去处。这里(zhèlǐ)有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,也(yě)(yě)有优美的自然环境;有餐饮老字号,也有米其林餐厅;有非遗(yí)体验馆,也有时尚买手店。自5月底开业以来,这个传统又时尚的城市更新项目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,也让不少曾经居住(jūzhù)在这里的居民感到“惊喜”,“既有文化也有商业,值得一逛”。
趁着午休,白(bái)女士和(hé)朋友相约到大吉巷(xiàng)吃饭。“正赶上饭点儿,我们心仪的(de)餐厅排起长队,没想到这么火(huǒ)!”白女士取号后,决定和朋友先逛一逛。街区文保区内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,包括康有为故居、米市胡同29号院、《每周评论》旧址等,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(pāizhào)或(huò)参观。购物区域内,众多店铺可供选择。据了解,首批入驻中海大吉巷的150余家特色品牌中,首店、定制店超过半数。大吉巷以“文保区+商业+商办+公园(gōngyuán)”为特色,因临近菜市口,又与北京(běijīng)三里屯、成都太古里有相似之处,被网友称为“菜古里”,成为北京南城休闲新地标。
重庆市(chóngqìngshì)渝中区戴家巷街区也因业态持续“上(shàng)新”而实现蜕变。曾经的戴家巷杂草丛生、破败陈旧,居民生活出行(chūxíng)都很不便(bùbiàn)。更新(gēngxīn)后的戴家巷,保留城墙、古树、老旧建筑,新建崖壁步道,形成独特城市景观。好的硬件设施持续吸引商家入驻,目前,戴家巷街区已有(yǐyǒu)40余家特色小店,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消费场景。“商业新地标正成为‘人、城、产’融合的支点,在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中,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澎湃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(yánjiūyuàn)院长戴斌说。
“有‘个性(gèxìng)’的街道令人难忘”
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11号旁有一棵“歪脖子”树,与近旁老房子(lǎofángzi)构成的(de)画面独具韵味,吸引(xīyǐn)众多游客排队打卡。颐和路,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,曾(céng)是(shì)南京规模最大、密度最高的近代住宅集聚区。被纳入当地城市更新后,这个百年街区日益“年轻”起来。这里汇集了“有故事”的老房、特色小店、文创艺术市集,还有居民自发打造的院落景观,到这里旅拍、体验的游客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。街区内的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还被改造(gǎizào)成为“颐和路数字展示馆”,成为艺术展览、品牌(pǐnpái)活动、文化讲座等的举办地。“有‘个性’的街道令人难忘。”上海游客高女士游览(yóulǎn)后称赞。
南京市鼓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街区年客流量超百万,实现了“让(ràng)建筑可(kě)阅读、让历史可体验、让文化可消费”。
戴斌表示,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发生变化,过去游客出游奔着热门的旅游城市、地标性建筑(jiànzhù),如今更愿意选择能够沉浸其中的场景。正因此,承载着诸多业态、在地文化特色鲜明、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巷(jiēxiàng),日益成为(chéngwéi)城市旅游的新(xīn)目的地。有(yǒu)(yǒu)的街巷以咖啡为特色,有的街巷靠餐饮吸引游客,有的街巷以购物或者有设计感的工艺品首店而为人所知。街巷经济正走向个性化和特色化。
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以全国164个旅游街区为(wèi)样本进行监测(jiāncè),今年春节、“五一”和端午等(děng)假期,每个街区的日均游客接待量都(dōu)在1.5万到2万人次的水平,街巷消费呈明显增长态势(tàishì)。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,将为街巷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(本报记者 尹 婕)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(hǎiwàibǎn)》(2025年06月19日第11版)

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(hǎiwàibǎn)
两名(liǎngmíng)小朋友在河北石家庄正太广场花束景观前玩耍。
梁子栋摄(新华社发(fā))
四川(sìchuān)成都统筹(tǒngchóu)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,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品质,图为居民在改造后的小区运动场健身。
文 瑞摄(ruìshè)(人民图片)
江苏(jiāngsū)如皋城区内绿树成荫、清水环绕,展现一幅生态(shēngtài)宜居城市的夏日美丽画卷。
吴树建摄(人民(rénmín)图片)
一度沉寂(chénjì)的老街旧貌换新颜,曾经不被(bèi)注意的“角落”成为群众娱乐的新天地(xīntiāndì),过去“一成不变”的店铺变得常逛常新……近年来,伴随着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城市持续上演“变形记”,为居民和游客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场景。
近日,2025年度中央财政(zhōngyāngcáizhèng)支持实施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行动评选结果公示,北京、包头、兰州等20座城市位列其中,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(qī)。根据此前发布的《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》,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建设涵盖历史(lìshǐ)文化街区、老旧小区、口袋公园、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(gēngxīngǎizào),注重文化、旅游、餐饮、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,加强(jiāqiáng)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。一批“新”空间(kōngjiān)正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“没想到家门口也成(chéng)了景点”
“打开窗户就(jiù)能看到绿树、鲜花,出门200米就是社区公园,里面各种健身器材(jiànshēnqìcái)齐备。”家住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(de)夏传新已习惯于早晚出门逛公园。绿地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——城市更新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。不仅如此,他还发现,和他一同逛公园的不只是(zhǐshì)周边居民,还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。“没想到家门口也成了景点。”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北京(běijīng)全市公园(gōngyuán)总数已达1100个,2/3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(róngtōng)。今年,北京将全面推进花园城市(chéngshì)建设,计划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(gōngqǐng),建设城市休闲公园15处,打造“小而美”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。“出门赏绿”将变得更加便捷。
《2024北京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白皮书》近日发布,亮出北京城市更新“成绩单”,收录了部分更新改造(gēngxīngǎizào)案例指引。其中(qízhōng),海淀区(hǎidiànqū)“清河之洲”(树村段)滨水绿廊景观提升项目,获评第三届“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”。
清河之洲过去是“臭水沟”,经过生态治理与提升改造,如今四季皆有景,吸引“全龄段”市民游客前往休闲,成了(le)京城北部最火(zuìhuǒ)的河流,还获评(huòpíng)北京市“幸福河湖(héhú)”。2024年,清河之洲公园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。
“既有文化也有商业,值得(zhíde)一逛”
近来,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的(de)中海大吉巷商业街区人气颇高,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新去处。这里(zhèlǐ)有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,也(yě)(yě)有优美的自然环境;有餐饮老字号,也有米其林餐厅;有非遗(yí)体验馆,也有时尚买手店。自5月底开业以来,这个传统又时尚的城市更新项目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,也让不少曾经居住(jūzhù)在这里的居民感到“惊喜”,“既有文化也有商业,值得一逛”。
趁着午休,白(bái)女士和(hé)朋友相约到大吉巷(xiàng)吃饭。“正赶上饭点儿,我们心仪的(de)餐厅排起长队,没想到这么火(huǒ)!”白女士取号后,决定和朋友先逛一逛。街区文保区内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,包括康有为故居、米市胡同29号院、《每周评论》旧址等,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(pāizhào)或(huò)参观。购物区域内,众多店铺可供选择。据了解,首批入驻中海大吉巷的150余家特色品牌中,首店、定制店超过半数。大吉巷以“文保区+商业+商办+公园(gōngyuán)”为特色,因临近菜市口,又与北京(běijīng)三里屯、成都太古里有相似之处,被网友称为“菜古里”,成为北京南城休闲新地标。
重庆市(chóngqìngshì)渝中区戴家巷街区也因业态持续“上(shàng)新”而实现蜕变。曾经的戴家巷杂草丛生、破败陈旧,居民生活出行(chūxíng)都很不便(bùbiàn)。更新(gēngxīn)后的戴家巷,保留城墙、古树、老旧建筑,新建崖壁步道,形成独特城市景观。好的硬件设施持续吸引商家入驻,目前,戴家巷街区已有(yǐyǒu)40余家特色小店,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消费场景。“商业新地标正成为‘人、城、产’融合的支点,在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中,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澎湃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(yánjiūyuàn)院长戴斌说。
“有‘个性(gèxìng)’的街道令人难忘”
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11号旁有一棵“歪脖子”树,与近旁老房子(lǎofángzi)构成的(de)画面独具韵味,吸引(xīyǐn)众多游客排队打卡。颐和路,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,曾(céng)是(shì)南京规模最大、密度最高的近代住宅集聚区。被纳入当地城市更新后,这个百年街区日益“年轻”起来。这里汇集了“有故事”的老房、特色小店、文创艺术市集,还有居民自发打造的院落景观,到这里旅拍、体验的游客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。街区内的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还被改造(gǎizào)成为“颐和路数字展示馆”,成为艺术展览、品牌(pǐnpái)活动、文化讲座等的举办地。“有‘个性’的街道令人难忘。”上海游客高女士游览(yóulǎn)后称赞。
南京市鼓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街区年客流量超百万,实现了“让(ràng)建筑可(kě)阅读、让历史可体验、让文化可消费”。
戴斌表示,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发生变化,过去游客出游奔着热门的旅游城市、地标性建筑(jiànzhù),如今更愿意选择能够沉浸其中的场景。正因此,承载着诸多业态、在地文化特色鲜明、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巷(jiēxiàng),日益成为(chéngwéi)城市旅游的新(xīn)目的地。有(yǒu)(yǒu)的街巷以咖啡为特色,有的街巷靠餐饮吸引游客,有的街巷以购物或者有设计感的工艺品首店而为人所知。街巷经济正走向个性化和特色化。
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以全国164个旅游街区为(wèi)样本进行监测(jiāncè),今年春节、“五一”和端午等(děng)假期,每个街区的日均游客接待量都(dōu)在1.5万到2万人次的水平,街巷消费呈明显增长态势(tàishì)。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,将为街巷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(本报记者 尹 婕)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(hǎiwàibǎn)》(2025年06月19日第11版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